陳正新,45歲,二級警員,坪山公安分局石井派出所社區隊隊長
一
太陽就掛在頭頂,幾乎沒有一絲風。整個世界像個被不斷加溫、倒扣的鍋,真是又悶又熱。
接到救助警情的時候,是2019年6月16日上午11點10分。陳正新和隊員大約11點半抵達山腳,因車輛無法上山,陳正新停好車后,在路邊小店買了3支礦泉水,開始往上爬。
45歲的年紀,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。陳正新心想,自己身體還算是可以的,平時也有鍛煉。只不過,在這種正午天氣,爬山,幾乎沒有現成的路,還是得咬咬牙。
二
出現危險的是一位驢友,在坪山金龜社區平頭嶺山被野蜂蜇傷,已無法說話,自己報不了警。
這是一處沒有開發的地方,但因為風景不錯,坡陡彎多,又比較高,所以平時會吸引很多驢友攀登。
幸好有其他登山者經過,看到有人倒地,幫忙報警。
在上山的過程中,陳正新先是撥打了120急救電話,接著回撥報警人的電話,詢問更加具體的位置。對方說不太清楚,確實,要在一座未被開發的山上講清楚位置,太難了。
三
陳正新和隊員只能根據報警者的描述,盡量去判斷。
幸好他們對這座山還算熟悉。
之前為了更好地開展救援行動,石井派出所專門組織了所有民警,在藍天救援隊的帶領下,進行特訓,到驢友們喜歡走的金龜村、平頭嶺山、情人谷等線路,循環走過好幾遍,加深印象。這樣,萬一有人報警需要救援,一般只需要說一個大概的位置,派出所民警基本上就能夠判斷他在什么方位,可以為救援節約很多時間。
四
比如上一次,有一名驢友從平頭嶺山出發,走到水庫附近掉隊后暈倒在地。路人經過看到后報警。當時,陳正新一聽說是水庫附近,心里基本有了數。走了半個多小時,通過走捷徑很快找到了傷者,順利將人救下山。
五
而這一次,情況似乎要復雜得多。
一是天氣真的太熱了。這不僅對陳正新和隊員是個考驗,對受傷者來說,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素。二是報警人說不清具體位置,傷者附近沒有特別明顯的標志物。三是陳正新剛剛上完通宵班,體能狀況并不算好。
講實話,才爬了20分鐘山,陳正新手里的一支礦泉水就喝完了。為了搶時間,他甚至不敢讓自己叉腰休息,只能盡量提醒自己調整呼吸,別看上面,也別回頭望后面,就埋頭靠意志力往上爬。
六
爬了40分鐘,還沒找到傷者。陳正新繼續撥打報警人電話,詢問傷者情況。
對他來說,那一刻真真切切體會到了“時間就是生命”這句話的含義。
心里著急啊。但山總得一步一步爬,陳正新熱得嗓子眼兒里冒火。手里還剩一支礦泉水,他不能喝,那是留給傷者的,是用來救命的。
忍著渴,忍著熱,忍著累,忍著急,陳正新和隊員走幾步,就要抬頭拿手遮住額頭觀望,希望能盡快看到傷者。
七
在接近頂部的山腰轉了近一圈,爬山時間接近75分鐘,陳正新終于看到了報警人和傷者。
他張開鼻翼,長長呼吸了一口氣,盡量讓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緩一緩,冷靜。然后他快步上前,蹲下來,查看傷者狀況。
八
傷者口吐白沫,渾身發抖,有一定的生命危險。120救援隊伍還沒有趕到,陳正新和隊員必須利用平常訓練的急救知識,對傷者進行救護。
他們一同呼喚傷者,觀察傷者的脈搏心跳。還好,這個30歲左右的小伙子神志還算清楚。陳正新告訴他,對自己的提問點頭或者搖頭,如果覺得疲勞,就眨眼睛。通過肢體上的交流,陳正新盡量讓傷者不要陷入昏迷,保持清醒。
經過詢問,傷者沒有骨折,應該是體力透支中暑。陳正新把他的頭稍稍抬起,墊在自己的大腿上,然后喂他喝水。
九
很快,120救援隊伍到了。陳正新、隊員、報警人和救護人員一道,將傷者用擔架抬下山。
俗話說“上山容易下山難”。手上抬著擔架,腳下根本不敢放快步子,陳正新必須側著身子,橫著腳步一點一點往下挪。
咬著牙將傷者抬進救護車,陳正新的警服完全濕透,身體幾近虛脫。
倒不是說他體弱,而是真的又熱又累。
十
幾乎每個月,陳正新和他的同事們都會碰到類似的登山救援警情。
他有兩點感觸很深:第一,希望驢友們盡量不要攀登沒有開發的山,要結伴而行,別穿著皮鞋、不帶足食物和水就出發,畢竟爬山需要體能和裝備;第二,他自己,真的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進一步加強鍛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