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在讀大學生被假支付寶理賠客服詐騙,是怎么回事呢?
信息來源: 深圳市公安局
發布日期:2024-01-20
【典型案例】2024年1月2日晚,孫先生在瑜伽店內接到一個陌生男子電話(186……),孫先生接通電話后對方稱是支付寶理賠客服。“客服”說孫先生的1月3日18時30分從寶安機場T3飛往蕭山機場T4的機票取消航班了,要孫先生訂購其他航班的機票并幫孫先生改簽。但是,要先將之前購買的機票進行理賠。接著,對方添加孫先生微信,給孫先生發送了一個網址(http://a.0102165.cc:6080/),并讓孫先生點擊網址下載一個名叫“會議”APP,通過“會議”APP與對方進行通話,通話期間對方可能對孫先生的手機上進行錄屏(共享屏幕)。過程中,孫先生按照對方的要求打開支付寶、手機銀行,過了不久孫先生開始意識到對方可能是騙子,于是就掛斷了對方的電話。直到1月3日凌晨,孫先生感覺到對方不對勁,懷疑孫先生輸入手機銀行登錄密碼時、支付密碼被對方掌握了。于是孫先生打開了孫先生的手機銀行,發現余額為零,里面的數十萬全部被轉走了。
【套路解析】不法分子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得乘客的航班信息及個人信息(精準票務信息博取信任)。利用出行人焦急的心理,冒充航司或出票機構客服人員,以航班變動需要辦理退改簽,或告知乘客由于外部原因導致的退改簽,用彌補乘客可以獲得上百元的民航補助等理由,引導旅客去聯系冒充“客服”,從而套取銀行卡等個人信息來騙取錢財。
1.電話/信息告知航班變化。首先,不法分子會電話告知/發送航班變化短信,引導旅客與假冒客服聯系。
2.“客服”套取個人信息。當出行人與“客服”取得聯系后,接著會引導下載APP(一般為視頻會議軟件)操作退改,或謊稱給到補償款需要出行人提供銀行卡等個人信息。
3.洗劫銀行卡。轉到“人工客服”后,“人工客服”會“指導”出行人在支付寶或微信錢包進行操作,在“平臺”上輸入自己的銀行卡和驗證碼,殊不知此時不法分子正在洗劫出行人的銀行卡。
【警方提醒】當接到航班取消或變動需要改簽或者退票的電話或短信時,一定要通過航空公司客服電話、官方網站等多方渠道核實。出行時務必通過官方途徑訂購機票。
當陌生人要求下載視頻會議軟件,并進行屏幕共享時,一定要果斷拒絕!保護好個人的銀行卡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涉及財產安全的重要信息,不要隨意透露給任何人。